交汇点讯 春之伊始,万物发生。中华秋沙鸭、豹猫、獐……近日,江苏一些地区首次观测到它们的身影。而这些动物的现身,也是对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无言“点赞”。
春节刚过,“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造访了常州溧阳。摄影爱好者王国波近日在大溪水库拍到一只正在飞翔的中华秋沙鸭,据悉,这是溧阳乃至常州首次观测并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的踪迹。
摄影 王国波
(相关资料图)
中华秋沙鸭是一个古老物种,在地球上已生存了1000多万年,被称为“鸟类的活化石”“鸟中大熊猫”,也是中国特有物种。目前,全球仅存3000只左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其识别为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中华秋沙鸭有着严重的“洁癖”,对生存环境尤其是水质极为挑剔,喜欢生活在开阔干净、水质清澈的山区河流、水库环境里。因此,它们是直接反映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素有“生态环境风向标”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生态试纸”之称。
不仅常州溧阳,在南通市崇川区,近日也观测到稀有动物。
在南通市崇川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近日首次用红外相机记录到两种“国宝”——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豹猫和獐。
“去年10月,受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委托,崇川2022至2023年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项目正式实施。”调查团队负责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工程师程攻告诉记者,没想到能在繁华都市附近的农田区域,发现豹猫和獐的身影,着实令人意外和惊喜。
据野外调查人员介绍,豹猫是平原地区的顶级捕食者,近年来,由于人类捕杀、栖息地被垦殖破坏,豹猫数量骤减,在动物调查中难以一见,加之受到地势及生境类型的影响,在地势平坦的崇川记录到豹猫实属首次;而獐偏好沿海沿江滩涂及植物茂密的山地,对平原生境有着极高的要求,省内鲜有记录獐于农田附近的报道。
一个个“国宝”的现身,也印证了江苏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目前,江苏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物种数已达6903种。
为了守护“绿色家园”,江苏在全国率先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将全省22.49%的陆域面积划定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1个,十年来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由25.9%提升到61.9%,湿地面积超300万公顷。去年还发布首批生物多样性红色物种名录、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江苏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出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明确6大类禁止、限制行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编辑: 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