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糜地梁嘎查的光伏电站。 贺文涛 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3月6日电 题:内蒙古农牧民种“太阳” 喜分“阳光红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我们牧民就喜欢这样的晴天,只要有阳光,我们就有收入。”春光明媚,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糜地梁嘎查(嘎查相当于村)光伏电站管护员刀格图像往常一样来查看设备,小心翼翼地把光伏板上的灰尘擦去。
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南隔长城与陕西搭界,西临黄河与宁夏相望。
图为管护员擦拭光伏板上的灰尘。 贺文涛 摄
连日来,糜地梁嘎查闲置土地上,一排排整齐铮亮的光伏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
靠太阳馈赠就能赚钱?这样的生活,对于糜地梁嘎查的村民们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
糜地梁嘎查党支部书记贺文涛告诉记者,过去嘎查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振兴后劲不足。如何实现嘎查集体稳定增收,成为摆在党支部面前的一件大事。
为探寻“出路”,2021年,糜地梁嘎查利用集体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和光照充足、电网接入条件较成熟等优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嘎查受益”的运作机制,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嘎查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和企业自筹等共筹集资金2500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210亩的5兆瓦光伏电站。
“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以为嘎查集体经济带来固定分红20万元,连续分红25年,还能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吸纳嘎查农牧民就地务工,实现嘎查集体和农牧民双增收的目标。”贺文涛说。
一排排小小的光伏板,串组成一大片电池组件,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成为嘎查集体经济蓄积财富的补给站。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我们这光照强度大,日平均光照时间能达到10个小时以上,这样发电量就多。”贺文涛说,有了好的资源条件,就能利用光伏发电来为农牧民谋利。
草原里种“太阳”,农牧民喜添“阳光收入”。2022年,光伏电站从建成并网发电至今,产生经济效益110余万元,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贺文涛介绍,通过建设光伏电站,不仅使村委闲置资源转化为资源优势、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也为嘎查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光伏项目受益期可达25年,实现了一次性投入、长期稳定获得收益的目标。”
光伏电站的建成使用,为嘎查有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巴音恩克就是受益者之一。
巴音恩克夫妻俩的身体都不好,并且妻子还患有精神疾病,经常吃药。光伏电站建成后,巴音恩克通过公益性岗位当上了电站环境保护协管员,每年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每年发电能赚到18000元,对我们家庭困难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还能照顾妻子。”这份阳光收益,照得巴音恩克心里美滋滋的。
截至目前,光伏电站共吸纳8名低收入人员成为光伏管护员,负责光伏电板清洗、杂草杂木清理、环境卫生清理等工作,实现当地村民再就业。
嘎查集体经济腰包鼓了,村干部干事的劲儿也足了。光伏项目不仅为嘎查带来了稳定持续可观的收益,也解决了嘎查“无钱办事”的难题。
贺文涛告诉记者,嘎查每年投入2万元,推进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村民可以根据自己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分,可以在嘎查的“红色超市”兑换生活日用品,可以在糜地梁红色影院观看红色电影,也可以在同心书屋学习种养殖技术。
“推动正向奖励机制的形成,撬动嘎查乡风文明蓬勃发展,使‘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纵深推进。”贺文涛说。
集体资金的使用,除了慰问生活困难户、残疾户、大病户,糜地梁嘎查今年还准备专门拿出10万元,给60周岁以上老年人缴纳大病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为困难大学生提供资助。
如今,放眼望去,阳光洒在一排排光伏板上,像一片片蓝色的海洋,散着阵阵光芒。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嘎查和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嘎查的糜地梁,正在静悄悄地收获阳光的馈赠。
光伏项目作为新型绿色清洁能源,既增加了村集体和农牧民的收入,也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既有金山银山,也保护了绿水青山,让草原农牧民尽享‘阳光红利’,一举多得。”贺文涛说。(完)
(中国新闻网)